党史工作肩负着“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县委党史地方志室坚持“三个引领”,聚焦主责主业,记录好、整理好、宣传好党的百年历史,为党培育红色基因、编撰红色家谱、传播红色声音、传递红色能量,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一、以政治建设引领机关党建提质提效
县委党史地方志室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不折不扣地贯彻好、落实好、执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把牢史志工作政治属性,找准政治定位,卓有成效地开展史志征集、整理、研究、编纂和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工作。
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将理论武装融入日常,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严格落实谈心谈话、民主评议等制度,进一步推动党内政治生活标准化、规范化、经常化、严肃化。丰富党建载体,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参观革命纪念馆,引导他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突出重点任务,开展文明创建、红色星期五等志愿服务,积极主动紧抓联点共建,充分发挥党组织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以理论建设引领党史编研谱写新篇
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是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县委党史地方志室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政治学习、理论学习和编研业务学习的高度统一、相得益彰。认真贯彻《安徽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条例》,普查红色遗址、革命文物和纪念设施40余处。将整理编修作为重点工作,党史文献研究再树新标杆。编撰《胡明文集》《红色三都》《洋川翘楚》《丛书评录》《觉醒年代的历史见证》《百年辉煌—旌德红色记忆》《英雄的告白》专题片荣获全省党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三、以思想建设引领党史宣教守正创新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县委党史地方志室始终深入挖掘党的历史资料、全面解读党的历史发展、正确宣传党的历史贡献,做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1.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七进”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宣讲《把握历史主动、坚定不移走好“五个必由之路”》等课题20余场,带动社会各界干部群众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思想根基更加坚实。
2.展厅观览引人入胜
有力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档案讲好旌德故事,利用“旌德县红色记忆展示厅”的阵地优势,打造多项红色主题展览,将党史教育基地延伸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习中心”。面向机关、社会和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开展党性教育、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现场举办主题党团日活动30余场,700余人次参与活动。
3.宣传普及生动深入
加强立体化宣传阵地建设,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宣讲和各种云宣讲、微宣讲活动,精心制作微动漫《史书里的监察官(周希旦)》因形式新颖、画面生动,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省纪检监察网站展播。视频号还播发了正能量原创歌曲《红旗为什么这样红》,红色故事《马克思银像在旌德》《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旌德》,不断挖掘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制作发布《党史上的今天》331期,其他各类微视频10余部,让党的创新理论借助网络飞入寻常百姓家。
4.文明实践蓬勃开展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根铸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村、社区文明创城联点共建工作,开展与群众点对点面对面宣讲20余场,受众1000余人。深入南门社区举办“强国复兴有我红色基因传承”端午红色诗文诵读分享会,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新实践的故事启迪心灵、感染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