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乐镇坚持以“两山”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绘就山清水秀的“风景画”、迈上了绿色发展的“快车道”、构筑了安居乐业的“幸福地”,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绿、民风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基础牢保障生态美。云乐镇党委认真研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领悟其新发展理念的精髓要义,坚持生态立镇战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全面推进“林长制”,加大林木补育管护力度。共设置镇级林长4名、村级林长16名,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严格管控、强化约束,巩固提升林长制工作实效。扎实推进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成功创建了1个森林城镇和5个森林村庄。全面推进“林长制”,加大林木补育管护力度,现有生态公益林37498亩,天然林8019.3亩,补贴资金自2002年来共计600万元。加快国有林场碳汇交易试点规划设计。重点推进国家储备林一期、生态文明体制更加完善,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始终保持90%以上,PM2.5浓度年均值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
以生态美实现产业绿。云乐镇聚焦灵芝产业,擦亮“中国灵芝之乡”金字招牌。种植野生灵芝种植500余亩,获欧盟、日本有机认证,2021年出口灵芝产品5.6吨,出口贸易额700万元。通过轮作闲置的土地种植林下黄精500亩,增收150万元。新增无性系茶园430亩,产业绿色转型初显成效。延长灵芝产业链条,发展集养生、观光、休闲、疗养于一体的灵芝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破万人次,对地方GDP年贡献达1.5亿元。积极融入全县旅游大格局,实施皖南川藏线旌德段提升改造延伸工程,推进旅游集散中心、自驾风景廊道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环线;开发红色研学游、乡村养生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开拓东黄山和长三角客源市场。
以产业绿带动民风正。做强做大绿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乡风文明建设。黄精产业带动周边60余户农民年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灵芝产业带动2000余位农民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以就近就业解决留守儿童、独居老人困局 ,给弱势群体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进一步推深做实“暖民心行动”,巩固提升“六稳”“六保”工作,实现由产业兴带动农民富,由农民富促进民风正。以林长制为基础强化基层治理,在全镇5个村建立62个网格,实现“多网合一”。把林长制和林业资源股份分红纳入村规民约,实行“1+2”制度体系,以1套独具特色的村规民约、共用1套积分细则和红黄榜制度,让弘扬新风成为群众的自发行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镇村治理体系新格局,解决林地产权纠纷2起,使林长制深入人心,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宣传、人人保护,真正做到乡村治理有效。
近年来,云乐镇党委立足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农民富裕、乡风文明”,扎实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改善生活环境、增加群众收入、提升生活品质,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戴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