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公布第九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名单,旌德县兴隆镇三峰村榜上有名。近年来,三峰村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载体,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全面落实乡村依法治理,深化推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筑牢和谐稳定“红色堡垒”。该村辖30个村民组2649人,设3个党支部,党员140人。该村围绕党组织建设、党内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美丽乡村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问题,坚持党建为引领,确定了“绿水青山,金色三峰”主题,实施党建+改革创新+三治融合计划,推行“支书全面抓+主任具体抓+网格员带头抓”的责任制。同时,建立了以网格为支撑的精细化服务体系,发挥党员和网格员“双保险”功效,做到“精确定位、精选定人、精准定责、精细管理”,严格落实“一周一排查”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深入村组了解群众诉求,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格局,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民主自治,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在三峰村,“民主、公开”的观念深入人心,村务公开栏里,村里每月各类事务的公开事项一目了然。该村按照“自己的村规自己定”和“以人为本、全民参与”的原则,制定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培育社会组织,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实行“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制度,重大民生问题开展民主协商,村务决策由“少数人说了算”转向“村民当家作主”,村里重大事务则从“为民做主”变成“由民做主”。今年以来,在全村开展户拿积分制工作,使纷繁复杂的村民日常行为标准化,让村民自治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将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由“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种种方式的转变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守正创新,谱写法治宣传“美丽乐章”。该村按照“一村一品”特色因地制宜建设三治广场“善治亭”,村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墙绘,村规民约和教授调研方言等民主法治元素随处可见,利用宣传法治会议、横幅、LED屏,在田间地头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普法四季青活动开展法治宣传。该村还积极开展法治家庭和法律明白人的评选、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培育法治细胞。通过开展各级好人、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十星清洁户、十星文明户的评选的选树,宣传先进事迹。同时,村党委在村中心主路段着力打造了家风家训一条街,位于法治广场正前方,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家家户户门前贴的家训和党员承诺,时时处处发挥引领模范,倡导以评弘德。
法治赋能,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该村坚持法治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同频共振。该村成立了旌德县兴隆镇三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界定股东2649人,按照人口,设置2649股,每股2025元,开展股改三变、实现了从零到2021年的51.8万元的突破。充分利用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扶贫资金、打造农家客栈,投入悠然谷公司经营;注入旌德县桃花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资金80万,使村集体每年增收6.4万元;整合资金90万元出资,建成了一家120KW的光伏发电站,并成立子公司进行管理。同时,该村以规划为引领,坚持三大革命,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治理后的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落富有地方特色,农民法治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发挥坚持人当先锋促自治、村立新风促法治、户拿积分促德治,举旗定向筑牢民主法治根基,走出守护绿水青山、推进三治融合、铸就金山银山、打造金色三峰之路,以实际建设成果不断提高更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陈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