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地镇持续优化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坚持党建引领,以网格化为抓手,聚焦网格资源、延伸治理主线、强化服务效能,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到网格化基层治理的全方位、全过程,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保障下倾,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创新机制,聚焦网格资源“关键点”。坚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管理体系,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聚焦“多网合一”全面化,将社会治安、信访维稳、矛盾化解等多项重要工作纳入“一张网”,打造基层治理“综合网”,实现“一网多能”;优化调整三级网格41个,配齐网格员68人,抓住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每个网格由基础网格力量、“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及志愿者等组成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开展常态化活动,创建汪村村网格服务品牌“背包客”,制定“二活三清四百家”工作标准,提升网格员工作活力和效率。
建强队伍,延伸网格治理“主干线”。选优配强网格队伍,镇联村组长、各村书记担任总网格长,形成村党组织书记抓总、包片网格长统筹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村级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遵循“党建+网格”模式,建立网格党支部12个,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建立网格党小组37个,实现基层治理力量在最小单元网格的全覆盖,协调解决网格治理相关问题和困难,在努力解决广大群众的小事上下足功夫,充分发挥网格员“铁脚板”传统优势,解决好老百姓的难事、琐事、烦心事。
智慧赋能,扩大网格管理“辐射面”。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坚持“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双向发力,持续提升网格员队伍素质。完善网格员考评制度,开展“优秀网格员”评选活动3次,评选优秀网格员20余人,以正向激励充分调动网格员工作积极性。依托网格站、党群服务中心,现场开展知识讲座、政策宣讲等联建共建活动。依托“双报到”“双服务”组织架构,设立“党员先锋岗”,选任20余名在职党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社会力量担任红色志愿者,实现由“单兵作战”变为“协同善治”。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重点人群,开展“暖心敲门”“红色代跑”行动百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件。